党建工作
-
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国海洋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启动部署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学院党委书记王琳舒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今年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会议强调,学院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本次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将“严”和“实”贯穿学习教育始终,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
成果推介
-
7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凯副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源的署名文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专题深思)》。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悠久传统,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积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并不是西方社会所独有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文化史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认识更加深刻,海洋文化也成为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也有利于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提供文化支撑。 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从未中断、延续至今,形成了向海而生的海洋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渔盐之利”就成为齐国
-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微尘大爱温暖你我——寻找微尘二十年》,蔡勤禹主编,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12月出版,彩印。该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2024年合作成立的“青岛市红十字文化与微尘公益研究院”出版的第一本研究著作。该书共分为四个篇目和两个附录。“实践篇”详细考察了微尘基金会在“生命、健康、教育”三大领域,对于提升青岛城市温度,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用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理论篇”深入探讨了微尘品牌建设的经验,公信力的建设有益作法,公益募捐的创新举措,以及微尘基金会的组织运作等,有助于了解微尘基金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渊源篇”主要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城市文化以及青岛红十字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微尘”兴起的文化渊源,为读者深入读懂“微尘”何以诞生提供思考。“展望篇”分析了微尘基金会运用新媒体以及数字技术扩大影响力,微尘品牌与青岛城市品牌之间互动与共生,以及借鉴国外公益品牌的发展扩大微尘品牌效应等方面的
-
7月29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学院副教授刘永祥的文章《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这是近年来学校教师首次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是学校在文科基础学科取得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一文,即围绕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展开理论阐释。文章指出,这一突出特性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生成与发展、嬗变与调适、淬炼与升华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创造璀璨文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动态的视角、发展的眼光深入研究包容性这一突出特性,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学术智慧。文章揭示出传统夷夏观对中华文明包容性的重要影响。孔子开创夷夏可变论,主张以文明程度来区分夷夏,而不是把种族作为评判标准。《春秋公羊传》则进一步提出,各民族经过长期融合,最终能够彻底消除夷夏之别,达到“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的理想境界。夷夏可变论影响极为深远,不仅被董仲舒、何休等一大批思想家所传承和弘扬,而且成为后世王朝所共同遵循的原则,从而建构起一套极具开放性、灵活性又十分稳固的文明秩序。尤其是,在中
-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作者:李壮,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摘要:在政府鼓励引导资本下乡的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生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基于鲁西南柳村旅游开发十年历程的调研,分析村企互动均衡何以可能。研究发现:(1)受社会交换论启发,建构“双向借力”概念,解释村企互动均衡的理论逻辑;(2)从长时段看,村企双向借力需要相应的维系机制,包括积极有为的村集体中介机制、村企“资源—能动”借力机制、适时转变的互动平台机制,保障双方从零和博弈走向平等沟通、利益聚合;(3)从村集体、村民、企业的收益分配上看,村企围绕“做大增量利益”双向借力,形成双方合意的共富效果。最后,“双向借力”并非涵盖村企互动均衡的所有样态与机制,而是强调社区参与、资源互补、资本有机嵌入等因素对促进村企互惠的共同作用。关键词:资本下乡;双向借力;村企关系;共同富裕引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进入新时代,国家出台专门政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
来源:《东岳论丛》2022年第3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22年第16期全文转载。作者:王洪兵,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松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摘要:在国家正式行政制度止步于县的传统中国,看似“皇权不下县”背后却蕴含着特定的制度设计,清王朝不断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的机制,探索低成本的乡村治理方案,从而建立了兼具官民色彩的乡里制度。清王朝将乡里制度视为推动皇权下县的重要途径,以乡里制度沟通国家与乡村、官方与民间,推动王朝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站在国家权力向乡村渗透的单一向度,部分学者围绕“皇权下县”与否展开讨论,从而忽略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双向性。如果超越乡里制度的宏观研究框架,从区域性的个案来看,下县的国家权力已经不是单纯的皇权,乡村社会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清代乡里制度的实践运作是国家政权与乡村自治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关键词:清代;乡村治理;乡里制度;乡保;青苗会在帝制时代,中国国家基层行政体制仅止于县,县以下似乎成为国家权力的真空地带,针对这一现象,学界曾经围绕“皇权不下县”这一观点展开激烈争论。面对国家权力难以直达乡村的困境,中国历代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历史研究院,作者王洪兵来源:《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作者:王洪兵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内容提要:乾嘉以降,华北乡村偷窃庄稼的事件频发,村庄普遍通过组建青苗会,雇人看青,以应对秩序危机。随着青苗会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皇帝与督抚、州县官与民众之间,围绕如何实施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展开博弈。在中央一统体制与地方有效治理的互动博弈下,清朝统治者对于青苗会的政策经历了由恐惧而试图取缔,到因难以取缔而默认接纳,再到监督合作的转变。青苗会的发展符合清代华北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趋势,以青苗会为核心的官民协同治理模式,是清中期以后华北乡村社会长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障。关键词:清中后期 青苗会 京控案 乡村治理 华北地区如何在皇权下县遭遇巨大困境的情况下实施低成本乡村治理,是清史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学界围绕士绅精英、宗族组织、乡里制度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就清代乡村治理模式达成一定共识,即为了实现简约治理的目标,国家主要“依靠乡绅和宗族组织维持地方村社的秩序及履行对国家的义务”。然而,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基层治理模式相应呈现出
-
编者按: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引起了一定反响,《中国社会科学网》对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以下是报道全文。参与式带来的课堂革命——中国海洋大学“概论”课参与式教学改革纪实“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是违背自然规律也违背人类伦理的,无论科研人员打着一个什么样的幌子,任由其进行,人类就将面临无法掌控的命运黑洞。”在事件发展中,层层铺摆事实,用证据说话,这似乎是一场基因编辑技术的辩论会。“1998年,国际Argo计划决定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以便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帮助人类了解大尺度实时海洋变化,提高气候预报精度。”精美的PPT画面,严密的逻辑,系统的知识,流畅的讲解,俨然又是一场Argo技术与应用报告会。这是中国海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学生展示时间。在每个学期,如果你走进“概论”课每位教师的每个课时的开场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