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党史研究会2021年会暨‘历史上的民间社会与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533


      本站讯 528日至31日,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会党史研究会2021年会暨‘历史上的民间社会与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开幕式上,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孙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所长蔡勤禹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秘书长李恭忠主持。孙江表示,中国会党史研究会成立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推动中国社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会党史研究历经四个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到发展临界点,如何开创中国会党史研究的新局面,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彼此加强协作,增强现实关怀,深化理论研究,共同将中国会党史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蔡勤禹指出,本次会议旨在为各位共同致力于会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促进对话和交流,形成学术争鸣。

  李恭忠教授代表研究会作工作报告,向大会汇报了研究会换届和研究会章程修订情况,并梳理了近几年研究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中国会党史研究会顾问、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周育民教授,孙江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新宇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研讨会共分五场进行讨论,分别围绕中国近代会党与社会秩序、民间社团与地方社会、慈善救济与社会治理、抗战时期及战后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民间组织与国家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不仅思考和探讨了历史上的民间社会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价值与意义等问题,而且以大量历史实例为切入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从多元视角探究历史上的会党、民间社会和地方治理问题,诠释了近代以来民间社会在政治演进、制度变迁、社会治理、思想流变、慈善救济、地域社会内在秩序及其演变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实现了学术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闭幕式上,周育民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社会组织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社会根基和内在逻辑,会党是理解传统中国社会及其近代演变的重要视角与基本内容,互助及回馈社会是会党的基本特征,我们推进中国会党史研究,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扩充研究资料和视域,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并加强理论指导和创新,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会党史研究一定会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5篇,基本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会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一次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研讨,将为丰富、拓展和深化中国社会史研究提供积极帮助。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宁波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大学、南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福建省委党校和河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人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刘希洋


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对本次会议行了报道,详见http://his.cssn.cn/lsx/zgs/202106/t20210601_5337450.shtml